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3月5日在北京召开。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师生热切关注两会盛况,通过多种形式收听收看,深入学习两会精神,结合自身学习工作情况开展热烈讨论,积极表达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学院党委书记高凯表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创新人才聚集地,应以高度的使命感推动数字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学院将持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抢抓新时代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挖掘和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以教育数字化赋能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培养更多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学院院长、省级教学名师俞洋表示: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我在学习《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深受鼓舞。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为我院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导向,不断完善与科技创新、区域发展适配的育人机制,聚焦江苏1650产业体系,服务常州新能源、合成生物学等区域重点产业,为江苏、常州“打造发展新动能”贡献高校力量。
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电子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常州市“师德标兵”、校首届“最美江理工人”崔渊说: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战略部署,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的“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要论述,为我们高校工科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作为电子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书记,我深感使命在肩。我们需要聚焦新质生产力,重构课程思政体系,将“工匠精神”国家重大需求导向融入核心课程。我们需要践行“三位一体”协同,打造产学研用共同体,坚持党建引领赋能,激发教师创新活力。以全国样板支部建设和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挺膺担当,实现支部在教学、科研、育人等各项工作的齐头并进,心系学生成长,不断创新教学实践和育人方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中国式现代化所需一流应用型人才贡献力量。
生物信息与医药工程研究所所长常珊说:今年两会在京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作为高校科研工作者深受鼓舞,同时也感到重任在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我们团队应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聚焦蛋白质研究的国际前沿,发挥人工智能设计的特色优势,在生物制造领域有所作为。同时,要加强校企合作、校地共建,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推动基础研究与产业创新取得突破。
获得常州市“五一巾帼标兵岗”的信息工程系专业工程基础课程教研团队代表刘舒祺说:通过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学习,我受益良多,感触颇深。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重点关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这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师,我应密切关注这些新兴领域,引导学生进行前瞻性研究和应用开发。以政府工作报告为契机,新的一年,我将继续立足岗位,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引入更多实际案例,将电子信息领域的前沿技术融入教学,让学生们接触到最新知识。实践教学环节,带领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勇于探索,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校首届“师德模范”钱志文说: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一大盛事。李强总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部署,作为一名躬耕教坛38载的高校教师,既感使命光荣,更觉责任重大。报告将“师德师风”与“专业素养”并重,恰为新时代教师成长标注了双重坐标。报告提出“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诠释了教师在面对不同时代的学生,其特点在不断变化,我们的教学和育人不能一成不变,要勤于思考、不断学习与实践,紧跟时代发展,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校第二届“师德模范”朱雷说:通过学习两会精神和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使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关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论述,凸显了科技和教育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将微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和学科竞赛相融合,推动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并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的21通信1王薛杰同学说:在仔细翻看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后,我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和激动。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发展战略与青年使命的同频共振。对于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来说,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我们日常工作中实实在在的技术实践,它们代表着未来的趋势,也象征着我们肩负的责任。我们有幸见证并参与到这场伟大的变革之中,时代的考卷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必将以青春的热情和智慧,在时代的“新赛道”中跑出中国青年的加速度。
此次全国两会的召开,在我院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学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更多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文/李雪飞 编辑/卢俊铭 审核/高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