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上午,江苏理工学院ICT(信息与通信)产教融合科普教育基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访客——常州外国语学校初一年级学生。在电子教工党支部全体党员教师、数理学院大物党支部部分教师及电信学院学生志愿者的组织引导下,50余名初中生通过沉浸式体验,开启了一场科技与创新的探索之旅。
机器人与通信技术,点燃科技热情
活动伊始,22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张腾结合自身参与中国机器人大赛的经历,以“机器人制作与控制”为主题,从硬件电路设计、机械结构搭建到软件编程,为参观师生们揭开机器人技术的神秘面纱。现场机器人舞蹈表演更是赢得阵阵惊叹。随后,22级王泉顺同学详细介绍了学院“菌润民舱”项目的研发历程与成果,该项目聚焦民生需求,展现了科技服务社会的创新价值,学生们纷纷举手提问,互动氛围热烈。在陆骐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走进移动通信设备间,近距离了解移动通信基站设备。陆骐老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了无线接入网、核心交换网、传输承载网三大核心模块,并对比4G与5G网络的技术差异,演示了用户通信服务的实现过程。学生们通过模拟操作体验,直观感受到现代通信的技术奥秘。
智能车竞技,体验智慧魅力
在二楼智能车展示区成为全场关注焦点。23级物联网工程专业张秋华同学向学生们展示了实验室自主研发的8种车模结构,涵盖完全模型、智能视觉、平衡车等类型。随后,他与23级通信工程专业李信燃、24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陈飞宇共同演示了智能车动态竞技:完全模型车灵活穿梭赛道,智能视觉车精准识别障碍物,Micropython平衡车稳定行驶,现场掌声不断。学生们围绕车模性能、编程逻辑等问题踊跃提问,志愿者们耐心解答,激发了他们对智能科技的浓厚兴趣。
生物医药前沿,探索生命奥秘
在生物信息与医药工程研究所的参观将活动推向高潮。在许晓双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近距离观察了流式细胞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高端设备,并了解其在药物研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实验室特别设置的实践区里,学生们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酵母菌等微生物,在动手操作中深化对生物科学的认知。一名学生感叹:“原来课本上的知识可以这样生动!”
产教融合赋能,播撒创新种子
此次科普活动由江苏理工学院电子教工党支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联合数理学院大物党支部策划,电信学院学生志愿者全程参与,是学院“党建+科普”模式的创新实践。作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电子教工党支部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与学科建设、社会服务深度融合。本次活动通过“理论讲解+实物展示+互动体验”的形式,将前沿科技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不仅拓宽了中学生的科学视野,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探索创新的种子。未来,江苏理工学院ICT产教融合科普教育基地将持续发挥平台优势,依托全国样板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联合更多中小学开展科普活动,为培养新时代科技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文/丁营营 图/卢杰扬 陆奕宸 审核/陶为戈 编辑/卢俊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