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规划收官的关键节点,人才成为驱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6月24日至26日,由江苏理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的追“锋”青年组建的“青耕知行”社会实践调研团,深入常州基层,探寻人才动能密码、助力乡村振兴。
研学深挖,探寻人才发展基因密码
出发前,实践团进行了周密的筹备,经过多次深入研讨,精心拟定了一份详尽的访谈清单。随后,他们走进丹丹梨园、大漆工作室、本地企业,围绕留常原因、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青春奋斗的寄语等话题,与不同领域的青年展开了一场场深入且富有意义的“青春对话”。
新农人吴丹凤放弃城市的繁华,毅然回到家乡,凭借着智慧和汗水打造出“丹丹梨”品牌,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手艺人牟晓梦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坚守家乡传承非遗大漆技艺,让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大学生邝冬旸毕业后选择留在常州,从基层岗位做起,在技术研发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立志成为一名卓越的大国工匠。这些动人的青春故事深深打动了实践团成员,也更加坚定了他们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的决心。
躬行实干,激活乡村创新活力源泉
在焦溪丹丹梨园,实践团成员们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助农之旅——“直播带货”。他们化身为热情的主播,通过镜头向广大网友展示焦溪丹丹翠冠梨的独特魅力。
“家人们,看看这颗翠冠梨,简直有我两个拳头那么大,咬上一口,又脆又甜,那滋味别提多棒了!”实践团主播们不仅详细介绍了翠冠梨的口感、味道,还分享了当地村民种植翠冠梨的悠久历史以及如何通过观察梨树叶片来分辨翠冠梨和黄金梨的小窍门。精彩的讲解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直播间里订单不断。
除了直播带货,部分实践团成员还深入果园,参与到采摘、搬运等劳动中。他们在忙碌中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和帮助他人的成就感。江苏理工学院大三学生高一斌感慨地说:“这次活动让我真切地体验到了‘新农人’的工作日常,也看到了农民伯伯们的辛勤付出。未来,我一定要学好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智思细悟,为振兴按下青春加速键
实践团成员在研学和实践中不断思考总结,将所学、所感、所悟转化为建设性建议和思路。他们提出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村民精神生活等方案,并整理成详细报告,为常州乡村振兴和人才发展提供参考。
同时,实践团计划与当地企业、学校、社会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更多创新实践活动,为青年提供成长机会,让青春智慧和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绽放光彩。
江苏理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卢丹表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耕知行’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平台。希望同学们以此为新起点,发扬探索担当精神,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
此次“青耕知行”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是江苏理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响应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生动实践。通过深入基层,成员们增长见识、锻炼能力,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为常州的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和创新动力。
(文/钱小雪 图/朱莉 审核/卢丹 编辑/卢俊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