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第八届常州市农村创业大赛决赛在常州圆满落幕。本次活动由常州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同时得到了常州市财政局、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常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常州市委员会、常州市妇女联合会、常州市工商业联合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江苏理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青耕知行”实践团作为大学生代表应邀观摩,近距离感受新农人创业风采,在“5分钟路演+3分钟答辩”的激烈角逐中,见证科技赋能农业的创新活力,为青年学子扎根乡村、逐梦田野注入青春动能。
科技“新农活”惊艳赛场,大学生触摸乡村振兴脉搏
决赛现场,29个涉农创业项目同台竞技,“牛侦碳”“农茶旅融合赋能传统农业”“利用BT+AI创制高产高蛋白超级饲用玉米”等项目涵盖智慧农业、生态保护、乡村文旅等领域,展现出“新农人”队伍的多元创造力。其中,“智能循环水养殖”“数字化果园管理系统”等项目将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让“青耕知行”实践团成员直观感受到现代农业的“科技范儿”。
“原以为农业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但现场项目让我看到,传感器、无人机、AI算法已成为新农人的‘新农具’。”实践团成员高一斌表示,参赛选手将电气自动化、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转化为农业生产的“金钥匙”,让他对“乡村振兴需要科技人才”有了切身体会。在产品展示区,实践团成员与人与自然桃子酒创业项目负责人深入交流,通过改进蒸馏设备,创新恒温发酵设备,解决了传统除醇难题,甲醇去除率提高了3倍,“这正是我们专业所学在乡村的生动应用!”
实践课堂“搬”进赛场,暑期实践注入“实干基因”
作为江苏理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此次观摩活动将“第二课堂”延伸至乡村创业一线。实践团指导老师表示:“农村创业大赛是观察农业现代化的‘窗口’,学生们不仅能看到技术如何落地,更能学习创业者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思维方式。”
现场特设的交流洽谈区,让实践团成员对“政策扶持+资本助力”的乡村创业生态有了全面认知。“一位返乡大学生用短视频直播将家乡菌菇销往全国,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他的故事让我明白,农业创业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市场思维和品牌意识。”团队成员丁怡圆说,此次观摩为他们正在开展的“大学生新农人返乡创业调研”暑期课题提供了鲜活案例。
新农人“精神图谱”引共鸣,青春力量锚定乡村未来
大赛中,“90后”新农人占比超六成,他们中既有“跨界”返乡的程序员、设计师,也有扎根田野的“土专家”“田秀才”。一位将LED光照技术应用于“植物工厂”的创业者分享道:“农业是科技的试验田,更是青年的练兵场。”这番话引发“青耕知行”实践团成员的强烈共鸣。
“过去觉得乡村离我们很遥远,现在发现这里有广阔的创新空间。”实践团成员王泉顺表示,新农人“懂技术、善经营、有情怀”的特质,为大学生树立了扎根基层的榜样。据悉,江苏理工学院“青耕知行”实践团后续将深入常州农村,围绕“智慧农业设备推广”“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等主题开展调研,将大赛见闻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际行动。
常州市农村创业大赛已连续举办八届,累计吸引近千个涉农项目参赛,培育了一批引领乡村振兴的“新农人”标杆。此次江苏理工学院实践团的观摩之行,不仅是一堂生动的“乡村振兴实践课”,更搭建起高校人才与乡村需求对接的桥梁。正如大赛主办方所言:“期待更多大学生带着知识、技术和梦想走进田野,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上绽放光芒。”
(文/图钱小雪 审核/卢丹)